腐朽,即是我的故人;黑夜,即是我的从仆。 即使在乌鸦啄我身体之际, 我仍在榆木的宫殿等候你。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观赏戏剧

为配合银河系十五周年纪念及英国二零一零莎士比亚戏剧节,银河系与造新厂联合呈现莎士比亚著作——《暴风雨》。这戏剧于光大五楼视听室(A)表演,我是在松正同事邀请下出席的。初以这场戏剧是以那种我们听不明白的唱法表达出来,直到表演开始后才得知原来是场戏剧表演。当中有个饰演精灵的演员是我们银行的顾客。

《暴风雨》(戏剧版)简介
这个故事起源于一场认为的暴风雨,是一个精灵与人类的互动故事。当那不勒斯国王和米兰公爵即将以海陆的方式回国时,一场暴风雨使船沉没了,王子一行人也在汪洋上漂流,他们意想不到,这是一个魔法师的复仇计划!

十多年前,米兰国王——(也就是)普洛士帕罗因为非常喜好读书,经常闭门读书,就把朝政交给了他弟弟——安东尼。安东尼管理朝政后就开始计划如何谋害他的哥哥,由于普洛士帕罗国王深受人民的爱戴,要篡位并非件简单的事情。于是安东尼就和那不勒斯国王联手谋害普洛士帕罗国王,让普洛士帕罗国王淹死于海中,然后再谎称国王之死是一场意外。

由于一个大臣的帮助,普洛士帕罗国王和他的女儿米兰达公主成功逃生,漂流到一座荒岛上,而普洛士帕罗国王也因缘际会地得到了一本魔法书。经过细心的研读,普洛士帕罗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魔法师。普洛士帕罗同時也在树洞中发现被囚禁已久的精灵们,并帮助精灵们脱困。精灵为了报答普洛士帕罗的恩情,决意成为他的仆人。这次的暴风雨,就是由普洛士帕罗和精灵们一起策划及执行。

当王子一人都漂流到岛上时,普洛士帕罗利用他的魔法考验让爱上他女儿的王子,给予心志的修练。普洛士帕罗也用魔法让其弟弟……安东尼和臣仆漂流到岛上给予考验,也给他们一个忏悔的机会,一场政治暴风雨在宽恕感化中终于风平浪静。普洛士帕罗再度登基成为国王,其女儿——米兰达与王子——亚郎索(即安东尼之子)也成婚了(咦?怎么……好像……在搞乱伦……?)。

莎士比亞在《暴風雨》中赞美了纯朴的爱情(上边不是搞乱伦了吗?),谴责了自身的阴谋,肯定了理性与智慧的力量。
观后感:
初次观赏戏剧,因为没有“前科”,故此不能做比较。当中有个配角——粉红泰迪熊,这个角色的怪异的行动很经典,就是在按下喷水瓶后猛吸,表情很变态,哈哈!还有段我个人觉得是冷笑场面,那就是普洛士帕罗对安东尼的“严酷惩罚”,竟然只是清洗厕所……?对白中有好几句“经典”句子,当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再洗下去,厕所会被洗到烧了起来……”。

在网上搜索原版的《暴风雨》简介后,这个戏剧好像有改篇。无论如何,偶尔和同事们一起观赏戏剧也不错。
剧场写真

备注:
英国二零一零年莎士比亚戏剧节

莎翁被许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同样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剧作家之一。广为世人所熟悉的剧作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皆出于莎翁之手。

为了让现今的年轻人多了解莎士比亚与他的作品,第三届英国的“莎士比亚”国际戏剧交流计划因而产生。当日各国青年剧团与学校剧组将于各地呈现莎士比亚的著作,而这一天将是综合青年、文化艺术、创作的庆典。对主办单位而言,鼓励参与的剧团引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去诠释莎士比亚的著作,将会是影响青年剧团与学校剧组的起步,让他们继续改编及发扬世界著作。

導演概念
这位平民的儿子高踞在他的宝座上,创造了整整一个世界,并管理着它;他用一种秘密的动力激励着人类,时而激起我们揪心的怜悯,时而又激起我们强烈的爱。 它能控制我们的喜怒哀乐,他用圣火熔炼我们,使我们脱胎换骨。

沙士比亚一部传奇剧作品──《暴风雨》。《暴风雨》融正剧和喜剧、幻想与现实于一体,在结构上恪守古典戏剧的三一律,把时间集中在一天的下午到傍晚的几个钟头之內,而地点固定在一個孤立的海岛上,剧本各部分結合非常完美,被喻为英国文学的最佳篇章。莎士比亚让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出戏,出现了悲剧的大逆转,就是主角具有正义、怜恤的个性与大能无边的法术,简直像上帝一样。十几年前,也就是普洛士帕罗正在当米兰国王的时候,因为普洛斯非常爱好读书,常常关着门读书,就把所有朝政交給了他的弟弟安东尼。安东尼管理朝政后,就开始计划如何谋害他的哥哥,但是因为人民非常敬爱普洛士帕罗,于是,安东尼就決定与那不勒斯国王合作,让普洛士帕罗淹死在海中,然後再谎称是意外。他用法术让弟弟与臣仆漂流岛上,用法术让他们遇到熬炼。

这次配合英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与银河系庆祝十五周年纪念。我选择看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作品《暴风雨》,原因只是因为想着这部戏让十五年來依然对戏剧充满迷恋的这一帮人來开个派对与大家同欢共庆。以现代手法呈現经典剧目一直是我想在槟城这片土地上实践的,所以这次我会用大量的现代流行元素以及年轻人的流行文化与剧本里的经典台词作結合,以期达到在年轻人的生活里,莎士比亚也可以有存在的空间。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暴風雨》(The Tempest)